菜单 菜单
13395017579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智慧行业   /   新闻详情

工信部电规院高艳丽-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优化

2022.04.21

大家上午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新形势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优化,首先我把我们电信研究院稍微介绍一下。

我们电信研究院号称政府智库,行业平台,是国家信息通信研究领域最重要的支撑单位和政策领域主要的依托单位。我们看到右边是我们参与国家的一些重大的决策,比如说国家的信息化发展战略、信息产业规划、三网融合,包括智慧城市相关政策、互联网业务监管、移动互联网重大专项、宽带中国战略、信息消费,包括电信业务开放政策,相当于一些热点重点现在基本上是以我们院为主在展开研究。

基于这样的一个地位,所以我们在智慧城市领域也是有一个非常大的进展。依托我们在智慧城市领域大量的基础研究,包括基础理论、架构相关的一些理念,我们是服务两类市场,一个是为国家部委提供战略决策支撑,另外一个就是在微观层面为地方做智慧城市规划和研究,是这样一个地位。

我们重点向工信部,工信部目前最重要就是在中欧智慧城市合作相关支撑单位,承办了去年中欧智慧城市交流,包括现在中方和欧方对等合作交流大型的工作,以及智慧城市相关评估体系的制定。

在国家发改委主要是起草了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12年底就已经写完了,但是因为各种情况有所搁置,今年应该很快会发布。以及关于信息化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智慧城市也是我们院在支撑。

以及科技部,我们也是作为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起单位,支撑智慧城市技术白皮书的起草和发布,参与了863的智慧城市项目。

我们在地方上开展工作也是比较有优势,所以我们在地方上有大量的项目实践,比如说在一些城市规划方面,我们是最做做了智慧广州的顶层设计,包括智慧前海的总体规划,目前正在进行北京智慧CBD的总体规划,都比较高大上吧,每个要求非常的高,并且定位都不一样。像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相当于城市的整体战略、管理、民生全面升级发展的国际化发展战略。而像前海是面向深港合作,国家未来改革开放发展精心布局的棋子,这样一个高端的产业功能区它的总体规划、智能化的设计。以及现在智慧CBD,因为北京的CBD它相当于聚集了世界500强的城市,有9000多家高端的服务业机构,未来相当于世界的中心在中国,中国顶级的就是北京的CBD,所以说这个要求也是非常之高。其它的,做了一些新疆智慧兵团的规划,包括一些中小城市格尔木的规划设计。

以及一些智慧园区的规划,最早做的像蛇口工业,以及像广州教育城智慧园区的规划。以及像城市区域信息化规划也做了一些,包括重庆巴南区信息化规划,智慧海淀、智慧丰台,都有大量的实践。

基于这样全面的了解,下面三个方面,一个是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总体最新动态的梳理。另外一个就是现在智慧城市发展面临的一些新的形势,现在形势还是在不断变化。那么根据这个形势,我们怎么来优化我们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有一些什么样的考虑。

首先因为我们现在是支撑网信办,前不久它对我们智慧城市的情况进行了新一轮的调研摸底。说一下我们的故事吧,智慧城市的内涵叫做以智为器,以慧为道。智相当于技术了,以慧为道相当于以人为本,智慧城市的本质相当于以人为本,以新技术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像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来促进城市创新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截止今年的6月份,全国超过60%的地级市以上城市,累计219个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建设,在实施阶段。

地方政府是齐头并进,对智慧城市建设非常重视,提出和在建的总书记219个,直辖市4个,副省级市15个,地级市155个,县级市45个。东部地区提出的总体数量和建设智慧城市的数量,东部城市占的还是比较高的。在省级层面出台牵头全省智慧城市的规划,这个也是有些,像东部地区有9个省,7个省提出来省层面的总体规划,中西部地区相对还是比较滞后的。

多个部位各有侧重,6个部门开展试点示范工作,累计批复城市试点293个,目前像智慧城市试点有两类,第一种就是整体城市的试点住建部推出了193个,科技部20个,工信部2个。第二个模式就是行业领域的,像交通部36个,在北京、大连、青岛、太原吧,36个城市是交通的。国家旅游局33个,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9个。这也是各部委的推动试点的情况。

目前来看智慧城市建设可以说初见成效,对于加快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向生产效力进一步提高,比如说安徽阜阳市农业型智慧城市效果比较好,重庆市的云端计划也比较突出了。第二个是在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最大的切入点电子政务这一块走的比较快,包括跨部门的量、提升治理能力,在这方面各个城市我们看到都有一些或大或小的成就,比如像浙江省杭州市再就业的信息协查管理,把一些民生部门的业务进行对接,每月自动比对1万余次,避免失业保险基金流失。当然每个城市不一样,基本上都有些成绩。

在城市管理方面,提高城市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像四川成都的地下管线录入和自动更新,避免出现管线事故。

另外一个是公共服务的便捷化、均等化。其实像青岛,我们之前了解的比较少,在这方面已经做的很好了。我们这里这里举的是武汉的例子,在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一窗式服务大大方便了老百姓办事,初见成效。

看一下智慧城市发展面临新的形势。新的形势其实很多了,我们大概点出了几个重要的,首先提的最多的,现在目前是新型城镇化,现在新型城镇化把一些新的东西囊括进来了,下面还会展开。另外是稳定与安全,目前对于城市来说,社会稳定和安全事故频发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了,包括现在可能在城市里头这种突发的暴恐事件人人自危。再就是再工业化,大大的加强。原来像一些大型的工业领域他们实现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的方式方法非常复杂,现在引入新的技术之后真的是解放多了,也比较利于实施。还有现在生态文明,环境破坏也是比较严重的,像雾霾、水、大气污染,虽说未来智慧城市非常大的重点也是环境这块要加强。还有就是现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包括像现在移动互联网已经对我们生产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冲击和改变,尤其像电子商务发展还是挺快的。新技术这样飞速的发展,日新月异的进步对于智慧城市这样一个顶层设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技术的应用。

新型城镇化新在哪呢?它是要求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因为像一些农民进城之后,提供和市民一样均等化的服务,比如像在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社保,包括一些治安、防灾,这方面怎么去实现平等化、普惠化的公众服务,因为现在要建立民生的公众服务平台,通过这种网络化、平台化服务民生,会把一些优质的资源延伸到农村老百姓的服务,尤其像教育、医疗、就业,网络化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包括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像公共交通、宽带、供水、污水垃圾处理、社区,这个是在新型城镇化里头都提出了非常明确的目标,包括资源环境、人均用地、绿色建筑,看到在新型城镇化的规划中,这种指标已经提的比较高了,到了2020年这样一个城市建设的绿地率达到38%,空气质量标准60%,提的目标还是挺高的,我们要围绕新型城镇化的目标去落实到我们智慧城市这样一个技术来支撑。

刚才说的新型城镇化和传统的城镇化的区别,像传统城镇化发展重点不太一样,它还是比较关注基础设施,包括铁公鸡这样一个建设。发展的侧重在于资源政策项目向城市倾斜,发展模式比较高能耗的。新型城镇化说的公众服务均等化的覆盖,从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定位。比如说像就业现在就提倡中西部地区就业的解决,怎么把就业系统延伸到农村,帮助农村人才来进行就地的就业。

我们再看一下中国城市现在面临的共性挑战,刚才也谈到,目前城市里头,最头疼最睡不着觉的问题,最重要的是稳定问题,征地拆迁、移民、生态恶化、民族分裂等等这些都是影响的不利因素。

还有就是公共安全,像食物中毒、恶性传染病等等引发的群死群伤,我们在想,一个智慧的城市如果连这样的自然灾害都不能够应对的上怎么能称得上智慧呢?像“7·23”事故,因为城市下面立交桥积水就能造成人员伤亡,这样的问题确实比较尴尬。最后我们智慧城市真的要非常关注这样社会稳定问题、安全问题。

接下来才是这种城市共同的一些城市病,比如说像资源短缺、空间布局不合理、空气污染、环境恶化、交通拥堵、管理不健全、城市管理效率低下,针对这些共性挑战和优化智慧城市的侧重点。

包括新技术,我们刚才提到新技术现在也是发展的非常快,从信息网络,宽带化、移动化、往往融合,到未来超越TCP、IP的IP后网络架构无处不在,未来物联网起来之后,现在可能想象不出来,未来也是非常颠覆性的变化。像信息硬件也是,现在是CMOS集成电路,未来像这些的量子计算控制技术会有一个非常大的发展,所以说前景还是非常的期待的。软件也是,现在像SOA,大数据挖掘,未来数据知识化、知识自动化、高性能计算与仿真,技术发展的也比较快。还有一些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智能终端,未来像多模态人机交互,我们非常相信未来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所以我们在智慧城市的应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展望未来大的应用形态。

下面是根据这个形势,我们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怎么优化。再讲优化之前先把我们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思路再稍微介绍一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就是将这个城市设计各方面的要素进行统筹考虑,涵盖业务的系统架构、信息资源框架、技术框架等等各部分内容,一般我们在做顶层设计的时候就是从城市的需求出发,根据城市的战略定位与它的特点,以及相关的可以借鉴的标杆城市经验,确定这个智慧城市的愿景和目标。接下来根据这个目标去分解,提出他的项目载体,支撑这个目标有一些项目,每年要有一些亮点突破来创新突破。有系统架构、功能架构和建设路径,这是智慧城市顶层架构的内容。

一般来说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像业务资源框架,根据政府产业民生各个条块的功能进行提升的设计。再一个是物理资源框架,还有技术框架,针对智慧城市各方面的技术趋势进行分析选择的路径。我们看到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相对来讲还是偏技术的,我们看到其实现在这个结合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因为我们现在也做了大量的案例,得出现在比较大的体会,其实现在顶层设计与城市的智慧化需求还是有一定距离,如果技术和城市的功能体系没有深度的融合,其实还是处于两张皮的状态,实施了但是老百姓没有感觉到效果,还是没有传递到末端需求,所以说智慧城市一方面是没有升级,另一方面现在的应用服务还都非常的浮浅,基本上是信息技术、监控、采集数据,到后台进行处理,再进行信息服务,这样一个浮在城市表面的,可能效果不是那么的深刻。这是智慧城市的不足。

接下来我们对智慧城市再做顶层设计优化的考虑,从三个方面来考虑,首先是结合新型城镇化,刚才说分析了我们新形势,新型城镇化主要来说就是从速度型向质量型来转型,新型城镇化刚才说了新的要求,新在哪,生态、民生、服务,包括城市管理一些比较深层次的需求,从粗放的扩张向精细增长来转变,新型城镇化。

另外一个,从狭义智慧城市到广义智慧城市的扩展。信息技术与城市功能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比如说像我们现在也在做智慧交通的时候,因为交通,比如说北京的交通现在就是再怎么增加技术、管理可能起到一些效果,但是它根本是一个路网结构的不合理,城市划分商务区、居住区这样一个天然的,从规划设计方面的不合理,能帮上忙的地方还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回头想从设施的机理上入手,在开始就把信息技术切入进去,从根源上改变,而不是在后期只是做一些补偿。当然这个思路也比较难,还没有找到特别能够深入的思路,但是这个是一个非常明确的方向。


接下来大数据和政府决策,这是我们顶层设计优化第三个方面吧。现在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也是提了大概有两年了,现在基本上城市也都看到启动了实施,现在要从建设到利用这样一个中心,稍微有向后方的偏移,以科学决策提升治理能力。原来精力主要是在于基础设计的建设、平台的构建、数据中心的构建、数据的整合,现在要侧重到以数据来提升的治理能力阶段了,所以说我们主要认为从这三个方面进行顶层设计的优化。刚才说了新型城镇化,这种信息化的手段和新型城镇化做了一个对接。我们看到信息化应用它是对应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运营管理精细化、生态环境绿色化,以及产业发展现代化。

刚才说从狭义智慧城市到广义智慧城市,其实就是从治标到治本,城市规划开始进行智慧设计,多规合一。比如说未来人口流动的模型,包括土地与空间利用的新的理念和方式方法,以及建筑的形态,未来城市的路网结构什么样,建筑是什么形态,以及产业之间的联动,这些我觉得要深入研究,这个是更高、更宏观的层面对城市整体的发展。当然这块研究目前还远远不够,一些城市规划也在研究,但是可能之前的研究没有和智慧化这样来结合,所以现在在技术的角度再去考虑这些问题还是有很多新的路出来。

第二个是城市的管理模式,现在这种城市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对于我们现在目前的城市管理还是有所区别的,所以说在城市管理这块,信息化方面我们还是要放眼看一下未来城市的管理模式的情况,因为这个是影响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一些要素,公众需求挖掘也是我们进一步要重点考虑的。

再一个就是从信息服务向新技术与城市功能服务体系嵌入式提升,刚才其实讲了那么多,最后要落脚到信息服务和城市功能服务体系嵌入式提升,包括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城市水利建设、城市交通建设、城市能源供给,它的体系是什么,从源头上去改变它。包括一些功能性的基础设施,能源系统、给排水系统、交通通信、污水处理,我们现在完全是脱节的,这个肯定是有问题的。包括社会性的基础设施,像行政管理、文化教育,城市的这种治理体系是非常复杂的,包括各个关节的管理方式。其实现在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因为都是信息部门,学技术的这些做的,所以说他真正对于中国政府的管理体系还是没有吃透,所以说做出来的方案可能是可操作性有些问题,对政府的这套体系、管理机制一定要非常的理解、了解,以及这种城市的绿色生态的基础设施,看看和信息技术是怎么深入的融合。从狭义到广义,狭义只是说信息服务,广义我们就是和城市实体设施嵌入式的结合。

接下来说说大数据这方面,大数据是辅助智慧城市资源配置不断的优化,比如说体现在城市规划这块,目前通过大数据关联分析发现城市因为经济发展规划不协调,所以造成大量的通行压力,主要是结构不合理,所以刚才说为什么要从交通路网上去着手优化调整,而不通过后期。再就是城市规划这方面,像一些学区的划分,比如说一个城市要新建重点高中,选址,哪个地方需求,对周边的影响怎么能达到效益最大化,这在城市规划方面。还有大数据用于城市决策的模拟,了解到像放开二胎政策进行一个模拟,放开之后对社会的影响,最后得出影响不是特别大,所以这个政策就逐步放开,这是用于政府决策。包括一些核查比对,刚才说了,大数据用于和它比对就能够查出很多问题,通过各种比对,一个人的家庭成员、收入都有了,但是如果和他的其它信息,这个人申请了低保,但是后来发现有车辆信息,发现这个人还有一辆宝马车,那这个人肯定是有问题的,这种低保核查救助是非常有帮助的,用于资源精准投放,低保家庭。包括税务核查,这个也是,像偷税漏税各地做的都比较好,征讨回好多税收。

我们看到公共安全,烈性传染病,像SARS、禽流感,像北京的暴雨冰雪这种自然灾害,现在日本也是打算借大数据进行技术防灾的预测。还有大数据防恐,这个是在公共安全这一块。

社会稳定,我们认为在社会稳定这块,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确定这些特殊的群体防患于未然,因为社会上有很多的矛盾、纠纷、压力,一些弱势群体求到我们,矛盾已经长期的激化了,一旦激化会有事故发生,我们如果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锁定这些危险人群,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比如说我们通过像基于城市综合的信息资源库进行大数据的比对,包括他的年龄、职业、爱好、婚姻、疾病史、社会关系建立一些模型,可以把需要特殊关怀救助的人,或者需要密切监控的危险分子定位出来,进行一些精神上的关爱、经济上的救助以及行为监控,这样的思路来维护社会稳定。

我们看到大数据政府决策前提就是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所有的惠民这些部门,社保、民政、卫生局、教育局、公安局,像企业的一些管理部门,税务、工商、审计、商务财政以及主管的一些部门,他们要通过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交换平台进行交换数据。最后数据要形成一个政务资源的综合信息库,基于这个库才能进行一些大数据的分析比对和决策。

我认为这个库最后要面向三类来整合,一个是人口,整合公安、人社、计生、民政多部门信息比对,从市民出生到死亡这样一个全过程的信息维护。企业的整合库也是,以企业的法律标识为主要的关键字,后面的信息全部整合出来。在网上能够实现一个人查信息和企业查信息,只要输入一次我的身份证号,所有的信息已经整合好了,这个是真正的惠民的措施,而不是一般的像出生一次,可能至少向几十个部门提报,每次都要填表,这个是非常麻烦的。一个是以人口为整合,一个是企业为整合,再一个是城市。城市作为一个主体,把它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这是三类整体进行整合。

我们看到左边的是政府的资源数据整合,右边是社会数据,刚才说的,像梁博讲的百度公司,互联网公司、互联网企业也掌握了大量的数据,政府决策以政务资源为主,社会资源为辅,形成了非常好的大数据决策的业态,这样的状况比较好。

最后我们认为要建立大数据政府决策的长效运营机制,智慧城市它要建一个综合运营管理中心,有点像IBM的IOC,这个运营管理中心相当于一个综合管理运营,他要进行一个大数据的展示,也是一个展示中心。未来我们大数据要干什么,能干什么事,根据支撑大数据的决策,我们现在也是要梳理数据共享的标准,以及数据共享的法律,促进共享法律,安全法规以及激励政策和大数据的运营模式,因为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城市里面不断的会出现问题,这些问题出来之后大数据就要帮着市场分析解决问题,最后得出决策。所以大数据是支撑整个运营中心最重要的手段。大数据的运营,因为这完全是一个非常技术化的,相当于政府采购服务外包的方式,商业模式和服务主体,包括以后大数据的决策效果的评估,因为大数据也是一个新的东西,不断的要完善,我们建立一个评估体系也能够实现大数据动态良性的发展。

我们认为长效运营的大数据政府决策体系,大数据在城市之中可以从它的作用来说分成这么六个方面,包括像趋势预测、发展决策、问题分析、事故追溯、洞察预警、运行监测,这个是大数据的作用。在城市这块分成经济增长、社会管理、城市运行、民生服务,这几块我们大数据是怎么来嵌入的?比如说趋势预测,经济增长,GDP的增长预测,社会管理人口增长预测,城市运行是假期旅游的引导,民生服务是就业趋势的预测,当然预测的方法和建模都是可以作为新的课题来研究的。最后我们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大数据的决策支撑体系,未来这套体系可以在政府智慧城市的运营管理中心长期,定期的按每周、每月、每年去展示,相当于让市长城市管理的决策会更加的完善。

我就讲这么多,希望和各界加强合作,谢谢大家。



人达科技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提供商


人达科技智慧灯杆解决方案提供商



   智慧路灯     |      路灯控制器     |      智慧路灯控制系统     |     智慧灯杆     |     智慧路灯网关     |     路灯集中控制器     |     路灯单灯控制器     |     智慧路灯管理系统




智慧行业   /   新闻详情

工信部电规院高艳丽-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优化

2022.04.21

大家上午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新形势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优化,首先我把我们电信研究院稍微介绍一下。

我们电信研究院号称政府智库,行业平台,是国家信息通信研究领域最重要的支撑单位和政策领域主要的依托单位。我们看到右边是我们参与国家的一些重大的决策,比如说国家的信息化发展战略、信息产业规划、三网融合,包括智慧城市相关政策、互联网业务监管、移动互联网重大专项、宽带中国战略、信息消费,包括电信业务开放政策,相当于一些热点重点现在基本上是以我们院为主在展开研究。

基于这样的一个地位,所以我们在智慧城市领域也是有一个非常大的进展。依托我们在智慧城市领域大量的基础研究,包括基础理论、架构相关的一些理念,我们是服务两类市场,一个是为国家部委提供战略决策支撑,另外一个就是在微观层面为地方做智慧城市规划和研究,是这样一个地位。

我们重点向工信部,工信部目前最重要就是在中欧智慧城市合作相关支撑单位,承办了去年中欧智慧城市交流,包括现在中方和欧方对等合作交流大型的工作,以及智慧城市相关评估体系的制定。

在国家发改委主要是起草了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12年底就已经写完了,但是因为各种情况有所搁置,今年应该很快会发布。以及关于信息化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智慧城市也是我们院在支撑。

以及科技部,我们也是作为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起单位,支撑智慧城市技术白皮书的起草和发布,参与了863的智慧城市项目。

我们在地方上开展工作也是比较有优势,所以我们在地方上有大量的项目实践,比如说在一些城市规划方面,我们是最做做了智慧广州的顶层设计,包括智慧前海的总体规划,目前正在进行北京智慧CBD的总体规划,都比较高大上吧,每个要求非常的高,并且定位都不一样。像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相当于城市的整体战略、管理、民生全面升级发展的国际化发展战略。而像前海是面向深港合作,国家未来改革开放发展精心布局的棋子,这样一个高端的产业功能区它的总体规划、智能化的设计。以及现在智慧CBD,因为北京的CBD它相当于聚集了世界500强的城市,有9000多家高端的服务业机构,未来相当于世界的中心在中国,中国顶级的就是北京的CBD,所以说这个要求也是非常之高。其它的,做了一些新疆智慧兵团的规划,包括一些中小城市格尔木的规划设计。

以及一些智慧园区的规划,最早做的像蛇口工业,以及像广州教育城智慧园区的规划。以及像城市区域信息化规划也做了一些,包括重庆巴南区信息化规划,智慧海淀、智慧丰台,都有大量的实践。

基于这样全面的了解,下面三个方面,一个是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总体最新动态的梳理。另外一个就是现在智慧城市发展面临的一些新的形势,现在形势还是在不断变化。那么根据这个形势,我们怎么来优化我们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有一些什么样的考虑。

首先因为我们现在是支撑网信办,前不久它对我们智慧城市的情况进行了新一轮的调研摸底。说一下我们的故事吧,智慧城市的内涵叫做以智为器,以慧为道。智相当于技术了,以慧为道相当于以人为本,智慧城市的本质相当于以人为本,以新技术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像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来促进城市创新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截止今年的6月份,全国超过60%的地级市以上城市,累计219个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建设,在实施阶段。

地方政府是齐头并进,对智慧城市建设非常重视,提出和在建的总书记219个,直辖市4个,副省级市15个,地级市155个,县级市45个。东部地区提出的总体数量和建设智慧城市的数量,东部城市占的还是比较高的。在省级层面出台牵头全省智慧城市的规划,这个也是有些,像东部地区有9个省,7个省提出来省层面的总体规划,中西部地区相对还是比较滞后的。

多个部位各有侧重,6个部门开展试点示范工作,累计批复城市试点293个,目前像智慧城市试点有两类,第一种就是整体城市的试点住建部推出了193个,科技部20个,工信部2个。第二个模式就是行业领域的,像交通部36个,在北京、大连、青岛、太原吧,36个城市是交通的。国家旅游局33个,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9个。这也是各部委的推动试点的情况。

目前来看智慧城市建设可以说初见成效,对于加快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向生产效力进一步提高,比如说安徽阜阳市农业型智慧城市效果比较好,重庆市的云端计划也比较突出了。第二个是在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最大的切入点电子政务这一块走的比较快,包括跨部门的量、提升治理能力,在这方面各个城市我们看到都有一些或大或小的成就,比如像浙江省杭州市再就业的信息协查管理,把一些民生部门的业务进行对接,每月自动比对1万余次,避免失业保险基金流失。当然每个城市不一样,基本上都有些成绩。

在城市管理方面,提高城市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像四川成都的地下管线录入和自动更新,避免出现管线事故。

另外一个是公共服务的便捷化、均等化。其实像青岛,我们之前了解的比较少,在这方面已经做的很好了。我们这里这里举的是武汉的例子,在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一窗式服务大大方便了老百姓办事,初见成效。

看一下智慧城市发展面临新的形势。新的形势其实很多了,我们大概点出了几个重要的,首先提的最多的,现在目前是新型城镇化,现在新型城镇化把一些新的东西囊括进来了,下面还会展开。另外是稳定与安全,目前对于城市来说,社会稳定和安全事故频发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了,包括现在可能在城市里头这种突发的暴恐事件人人自危。再就是再工业化,大大的加强。原来像一些大型的工业领域他们实现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的方式方法非常复杂,现在引入新的技术之后真的是解放多了,也比较利于实施。还有现在生态文明,环境破坏也是比较严重的,像雾霾、水、大气污染,虽说未来智慧城市非常大的重点也是环境这块要加强。还有就是现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包括像现在移动互联网已经对我们生产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冲击和改变,尤其像电子商务发展还是挺快的。新技术这样飞速的发展,日新月异的进步对于智慧城市这样一个顶层设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技术的应用。

新型城镇化新在哪呢?它是要求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因为像一些农民进城之后,提供和市民一样均等化的服务,比如像在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社保,包括一些治安、防灾,这方面怎么去实现平等化、普惠化的公众服务,因为现在要建立民生的公众服务平台,通过这种网络化、平台化服务民生,会把一些优质的资源延伸到农村老百姓的服务,尤其像教育、医疗、就业,网络化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包括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像公共交通、宽带、供水、污水垃圾处理、社区,这个是在新型城镇化里头都提出了非常明确的目标,包括资源环境、人均用地、绿色建筑,看到在新型城镇化的规划中,这种指标已经提的比较高了,到了2020年这样一个城市建设的绿地率达到38%,空气质量标准60%,提的目标还是挺高的,我们要围绕新型城镇化的目标去落实到我们智慧城市这样一个技术来支撑。

刚才说的新型城镇化和传统的城镇化的区别,像传统城镇化发展重点不太一样,它还是比较关注基础设施,包括铁公鸡这样一个建设。发展的侧重在于资源政策项目向城市倾斜,发展模式比较高能耗的。新型城镇化说的公众服务均等化的覆盖,从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定位。比如说像就业现在就提倡中西部地区就业的解决,怎么把就业系统延伸到农村,帮助农村人才来进行就地的就业。

我们再看一下中国城市现在面临的共性挑战,刚才也谈到,目前城市里头,最头疼最睡不着觉的问题,最重要的是稳定问题,征地拆迁、移民、生态恶化、民族分裂等等这些都是影响的不利因素。

还有就是公共安全,像食物中毒、恶性传染病等等引发的群死群伤,我们在想,一个智慧的城市如果连这样的自然灾害都不能够应对的上怎么能称得上智慧呢?像“7·23”事故,因为城市下面立交桥积水就能造成人员伤亡,这样的问题确实比较尴尬。最后我们智慧城市真的要非常关注这样社会稳定问题、安全问题。

接下来才是这种城市共同的一些城市病,比如说像资源短缺、空间布局不合理、空气污染、环境恶化、交通拥堵、管理不健全、城市管理效率低下,针对这些共性挑战和优化智慧城市的侧重点。

包括新技术,我们刚才提到新技术现在也是发展的非常快,从信息网络,宽带化、移动化、往往融合,到未来超越TCP、IP的IP后网络架构无处不在,未来物联网起来之后,现在可能想象不出来,未来也是非常颠覆性的变化。像信息硬件也是,现在是CMOS集成电路,未来像这些的量子计算控制技术会有一个非常大的发展,所以说前景还是非常的期待的。软件也是,现在像SOA,大数据挖掘,未来数据知识化、知识自动化、高性能计算与仿真,技术发展的也比较快。还有一些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智能终端,未来像多模态人机交互,我们非常相信未来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所以我们在智慧城市的应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展望未来大的应用形态。

下面是根据这个形势,我们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怎么优化。再讲优化之前先把我们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思路再稍微介绍一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就是将这个城市设计各方面的要素进行统筹考虑,涵盖业务的系统架构、信息资源框架、技术框架等等各部分内容,一般我们在做顶层设计的时候就是从城市的需求出发,根据城市的战略定位与它的特点,以及相关的可以借鉴的标杆城市经验,确定这个智慧城市的愿景和目标。接下来根据这个目标去分解,提出他的项目载体,支撑这个目标有一些项目,每年要有一些亮点突破来创新突破。有系统架构、功能架构和建设路径,这是智慧城市顶层架构的内容。

一般来说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像业务资源框架,根据政府产业民生各个条块的功能进行提升的设计。再一个是物理资源框架,还有技术框架,针对智慧城市各方面的技术趋势进行分析选择的路径。我们看到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相对来讲还是偏技术的,我们看到其实现在这个结合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因为我们现在也做了大量的案例,得出现在比较大的体会,其实现在顶层设计与城市的智慧化需求还是有一定距离,如果技术和城市的功能体系没有深度的融合,其实还是处于两张皮的状态,实施了但是老百姓没有感觉到效果,还是没有传递到末端需求,所以说智慧城市一方面是没有升级,另一方面现在的应用服务还都非常的浮浅,基本上是信息技术、监控、采集数据,到后台进行处理,再进行信息服务,这样一个浮在城市表面的,可能效果不是那么的深刻。这是智慧城市的不足。

接下来我们对智慧城市再做顶层设计优化的考虑,从三个方面来考虑,首先是结合新型城镇化,刚才说分析了我们新形势,新型城镇化主要来说就是从速度型向质量型来转型,新型城镇化刚才说了新的要求,新在哪,生态、民生、服务,包括城市管理一些比较深层次的需求,从粗放的扩张向精细增长来转变,新型城镇化。

另外一个,从狭义智慧城市到广义智慧城市的扩展。信息技术与城市功能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比如说像我们现在也在做智慧交通的时候,因为交通,比如说北京的交通现在就是再怎么增加技术、管理可能起到一些效果,但是它根本是一个路网结构的不合理,城市划分商务区、居住区这样一个天然的,从规划设计方面的不合理,能帮上忙的地方还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回头想从设施的机理上入手,在开始就把信息技术切入进去,从根源上改变,而不是在后期只是做一些补偿。当然这个思路也比较难,还没有找到特别能够深入的思路,但是这个是一个非常明确的方向。


接下来大数据和政府决策,这是我们顶层设计优化第三个方面吧。现在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也是提了大概有两年了,现在基本上城市也都看到启动了实施,现在要从建设到利用这样一个中心,稍微有向后方的偏移,以科学决策提升治理能力。原来精力主要是在于基础设计的建设、平台的构建、数据中心的构建、数据的整合,现在要侧重到以数据来提升的治理能力阶段了,所以说我们主要认为从这三个方面进行顶层设计的优化。刚才说了新型城镇化,这种信息化的手段和新型城镇化做了一个对接。我们看到信息化应用它是对应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运营管理精细化、生态环境绿色化,以及产业发展现代化。

刚才说从狭义智慧城市到广义智慧城市,其实就是从治标到治本,城市规划开始进行智慧设计,多规合一。比如说未来人口流动的模型,包括土地与空间利用的新的理念和方式方法,以及建筑的形态,未来城市的路网结构什么样,建筑是什么形态,以及产业之间的联动,这些我觉得要深入研究,这个是更高、更宏观的层面对城市整体的发展。当然这块研究目前还远远不够,一些城市规划也在研究,但是可能之前的研究没有和智慧化这样来结合,所以现在在技术的角度再去考虑这些问题还是有很多新的路出来。

第二个是城市的管理模式,现在这种城市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对于我们现在目前的城市管理还是有所区别的,所以说在城市管理这块,信息化方面我们还是要放眼看一下未来城市的管理模式的情况,因为这个是影响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一些要素,公众需求挖掘也是我们进一步要重点考虑的。

再一个就是从信息服务向新技术与城市功能服务体系嵌入式提升,刚才其实讲了那么多,最后要落脚到信息服务和城市功能服务体系嵌入式提升,包括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城市水利建设、城市交通建设、城市能源供给,它的体系是什么,从源头上去改变它。包括一些功能性的基础设施,能源系统、给排水系统、交通通信、污水处理,我们现在完全是脱节的,这个肯定是有问题的。包括社会性的基础设施,像行政管理、文化教育,城市的这种治理体系是非常复杂的,包括各个关节的管理方式。其实现在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因为都是信息部门,学技术的这些做的,所以说他真正对于中国政府的管理体系还是没有吃透,所以说做出来的方案可能是可操作性有些问题,对政府的这套体系、管理机制一定要非常的理解、了解,以及这种城市的绿色生态的基础设施,看看和信息技术是怎么深入的融合。从狭义到广义,狭义只是说信息服务,广义我们就是和城市实体设施嵌入式的结合。

接下来说说大数据这方面,大数据是辅助智慧城市资源配置不断的优化,比如说体现在城市规划这块,目前通过大数据关联分析发现城市因为经济发展规划不协调,所以造成大量的通行压力,主要是结构不合理,所以刚才说为什么要从交通路网上去着手优化调整,而不通过后期。再就是城市规划这方面,像一些学区的划分,比如说一个城市要新建重点高中,选址,哪个地方需求,对周边的影响怎么能达到效益最大化,这在城市规划方面。还有大数据用于城市决策的模拟,了解到像放开二胎政策进行一个模拟,放开之后对社会的影响,最后得出影响不是特别大,所以这个政策就逐步放开,这是用于政府决策。包括一些核查比对,刚才说了,大数据用于和它比对就能够查出很多问题,通过各种比对,一个人的家庭成员、收入都有了,但是如果和他的其它信息,这个人申请了低保,但是后来发现有车辆信息,发现这个人还有一辆宝马车,那这个人肯定是有问题的,这种低保核查救助是非常有帮助的,用于资源精准投放,低保家庭。包括税务核查,这个也是,像偷税漏税各地做的都比较好,征讨回好多税收。

我们看到公共安全,烈性传染病,像SARS、禽流感,像北京的暴雨冰雪这种自然灾害,现在日本也是打算借大数据进行技术防灾的预测。还有大数据防恐,这个是在公共安全这一块。

社会稳定,我们认为在社会稳定这块,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确定这些特殊的群体防患于未然,因为社会上有很多的矛盾、纠纷、压力,一些弱势群体求到我们,矛盾已经长期的激化了,一旦激化会有事故发生,我们如果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锁定这些危险人群,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比如说我们通过像基于城市综合的信息资源库进行大数据的比对,包括他的年龄、职业、爱好、婚姻、疾病史、社会关系建立一些模型,可以把需要特殊关怀救助的人,或者需要密切监控的危险分子定位出来,进行一些精神上的关爱、经济上的救助以及行为监控,这样的思路来维护社会稳定。

我们看到大数据政府决策前提就是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所有的惠民这些部门,社保、民政、卫生局、教育局、公安局,像企业的一些管理部门,税务、工商、审计、商务财政以及主管的一些部门,他们要通过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交换平台进行交换数据。最后数据要形成一个政务资源的综合信息库,基于这个库才能进行一些大数据的分析比对和决策。

我认为这个库最后要面向三类来整合,一个是人口,整合公安、人社、计生、民政多部门信息比对,从市民出生到死亡这样一个全过程的信息维护。企业的整合库也是,以企业的法律标识为主要的关键字,后面的信息全部整合出来。在网上能够实现一个人查信息和企业查信息,只要输入一次我的身份证号,所有的信息已经整合好了,这个是真正的惠民的措施,而不是一般的像出生一次,可能至少向几十个部门提报,每次都要填表,这个是非常麻烦的。一个是以人口为整合,一个是企业为整合,再一个是城市。城市作为一个主体,把它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这是三类整体进行整合。

我们看到左边的是政府的资源数据整合,右边是社会数据,刚才说的,像梁博讲的百度公司,互联网公司、互联网企业也掌握了大量的数据,政府决策以政务资源为主,社会资源为辅,形成了非常好的大数据决策的业态,这样的状况比较好。

最后我们认为要建立大数据政府决策的长效运营机制,智慧城市它要建一个综合运营管理中心,有点像IBM的IOC,这个运营管理中心相当于一个综合管理运营,他要进行一个大数据的展示,也是一个展示中心。未来我们大数据要干什么,能干什么事,根据支撑大数据的决策,我们现在也是要梳理数据共享的标准,以及数据共享的法律,促进共享法律,安全法规以及激励政策和大数据的运营模式,因为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城市里面不断的会出现问题,这些问题出来之后大数据就要帮着市场分析解决问题,最后得出决策。所以大数据是支撑整个运营中心最重要的手段。大数据的运营,因为这完全是一个非常技术化的,相当于政府采购服务外包的方式,商业模式和服务主体,包括以后大数据的决策效果的评估,因为大数据也是一个新的东西,不断的要完善,我们建立一个评估体系也能够实现大数据动态良性的发展。

我们认为长效运营的大数据政府决策体系,大数据在城市之中可以从它的作用来说分成这么六个方面,包括像趋势预测、发展决策、问题分析、事故追溯、洞察预警、运行监测,这个是大数据的作用。在城市这块分成经济增长、社会管理、城市运行、民生服务,这几块我们大数据是怎么来嵌入的?比如说趋势预测,经济增长,GDP的增长预测,社会管理人口增长预测,城市运行是假期旅游的引导,民生服务是就业趋势的预测,当然预测的方法和建模都是可以作为新的课题来研究的。最后我们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大数据的决策支撑体系,未来这套体系可以在政府智慧城市的运营管理中心长期,定期的按每周、每月、每年去展示,相当于让市长城市管理的决策会更加的完善。

我就讲这么多,希望和各界加强合作,谢谢大家。



人达科技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提供商


人达科技智慧灯杆解决方案提供商



   智慧路灯     |      路灯控制器     |      智慧路灯控制系统     |     智慧灯杆     |     智慧路灯网关     |     路灯集中控制器     |     路灯单灯控制器     |     智慧路灯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