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3
近期,西安一码通火热程度甚至盖过了西安的防疫,有深扒一码通的招投标的,有细挖一码通的建设单位的,有深度剖析一码通的崩溃的核心问题所在的,由于这个一码通的不佳表现,西安市大数据局局长也停职检查。
中国智慧城市论坛获得讯息后,第一时间发出了,西安市大数据局长被免职的警示!的分析,提醒各地大数据局局领导要尽快查缺补位,保障大数据局对城市的支撑到位。
那么西安一码通,给智慧城市行业更深刻的认知是什么呢?
智慧城市已经从客户就是上帝的误区,走回了用户为王的正道。
什么是用户为王呢? 也就是以人为本。
智慧城市的初衷,就是以人为本,就是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由于智慧城市的项目,工程,都是由政府主导、政府各部门付费采购,企业都把政府、大数据局、各部门当做了客户,谁付费,谁就是客户,谁埋单,谁就是上帝。
前些年,这么做是可以的,智慧城市主要在给政府领导做驾驶舱,做大屏可视化,做大数据中心,让领导有炫酷,宏伟,现代感,通过政府验收,拿到收益,是企业的努力方向。
近些年,随着智慧城市系统从政府内部,向社会链接,链接越来越多的人民,链接越来越多的企业,系统的检验,将会不止有政府的验收,还有社会的考验,尤其是平战结合的战时管用,能用,好用。
2020年的武汉的防疫,暴露出了智慧城市系统的里子!
2021年的郑州市的智慧隧道系统,没有经得住洪水期间的社会的考验!
2021年的西安的一码通系统,没有经得住防疫期间的社会的考验!
用户不认可的系统,即使客户认可了,对于企业的后果也不会好!
郑州的智慧隧道企业被扒出来了,
西安的一码通实施企业被拔出来了,
尽管获得了这订单,但是未来呢?可想而知。
中国智慧城市论坛去过很多县域调研,发现很多县域的城市APP没什么人在用,政府领导说,我们投资了不少钱,可是实际却和预期有很大差距,我们也多次下发文件要求,下载、使用城市APP,但都收效不大。
中国智慧城市论坛认为,这样的APP,就是企业以政府为客户的模式,建设的,没有考虑到后续的运营,没有考虑到怎么让百姓积极使用城市APP,忽略了“用户的感受”,这样的城市APP,百姓不用,政府没意愿付费,企业没有运营能力,逐渐都会消亡。
某省大数据局为了提升“爱XXAPP”的下载量和粘性,用多个禁止、明确数字考核的文件,层层下发,要求下级政府要怎么怎么样,我们想请这位省大数据局局长去问问淘宝用户,去问问京东用户,有没有什么政府要求必须下载淘宝,必须下载京东,那么为什么京东、淘宝,抖音都有数亿粉丝呢? 领导真正去考虑过百姓的需求吗,真正利用“爱XXAPP”解决了百姓的问题吗?不要仅仅去要下载量,活跃人数,若有一个非常好用的APP,百姓自然会去下载使用,而不是靠文件,靠行政去推动本应该市场化的运营推广。
智慧城市不能再走“唯上路线”。要“百姓用得好,领导看得见”。
中国智慧城市论坛多年来,长期跟进厦门市的智慧城市建设,也大力推广厦门市的成果和案例。就是因为厦门市的智慧城市走的是“百姓用得好,领导看得见”的路线。和北京、上海、深圳等其他城市的高大上、大投资相比,厦门市的 “让钱花在刀刃上”的做法,更具有可复制、可推广、可落地性。
国内很多智慧城市的规划,都是所谓的规划专家走访下各个部门委办局调研,然后汇总下他们的部门需求建设的信息化系统的拼盘,而厦门是每年在根据民生、社会需求,开发相应的系统来满足相应的需求。
还记得全国第一个防电信诈系统是在厦门市实施的,全国第一个学生入学积分系统是在厦门市开展的,全国第一个政务数据无障碍共享是在厦门达成的。
看看i厦门,已经达到了700多万的用户,大大超过了厦门市的户籍人口,这说明什么呢,i厦门已经成为了厦门市民的离不开的工具,离不开的助手,i厦门也通过多年的运营,实现了自我的造血。再看看我们很多其他城市的APP,政府不仅建设需要投入,还要继续不断输血,保持运营,而市民使用意愿低,自我造血则是难上加难。
再回头说说防疫、或者突发事件应对,政府为什么表现不好,领导们要扪心自问,唯上思想,让你的眼睛,蒙蔽了下面的百姓的实际情况,你怎么知道制定精准的对策呢?西安市出现了一例孕妇无法入院导致流产,之后各社区开始统计孕妇情况,社区领导都是上级领导要求了,才知道去关怀孕妇,才看到孕妇的难处,唉。
我们的智慧城市系统,决不应该再为领导而定制,而是要为最基层的百姓而设计,我们2021年推出的i城市,就是以百姓、企业为核心,围绕教育、医疗、养老、金融、停车等多个和百姓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板块开展的投资运营服务,已经获得多个城市的合作青睐。
近期很多城市宣传获得世界智慧城市大奖,全国智慧城市领军城市称号等等,
曾经有一位大咖说过:不解决问题的智慧城市都是耍流氓!
我们想说:百姓不认同的智慧城市,都是耍流氓!
奖项实至名归,还需要社会的考验!
人达科技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提供商
上一篇: “大水大鱼”的 智慧城市合作模式!
下一篇: 智慧城市不统筹推进的问题!
2022.04.13
近期,西安一码通火热程度甚至盖过了西安的防疫,有深扒一码通的招投标的,有细挖一码通的建设单位的,有深度剖析一码通的崩溃的核心问题所在的,由于这个一码通的不佳表现,西安市大数据局局长也停职检查。
中国智慧城市论坛获得讯息后,第一时间发出了,西安市大数据局长被免职的警示!的分析,提醒各地大数据局局领导要尽快查缺补位,保障大数据局对城市的支撑到位。
那么西安一码通,给智慧城市行业更深刻的认知是什么呢?
智慧城市已经从客户就是上帝的误区,走回了用户为王的正道。
什么是用户为王呢? 也就是以人为本。
智慧城市的初衷,就是以人为本,就是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由于智慧城市的项目,工程,都是由政府主导、政府各部门付费采购,企业都把政府、大数据局、各部门当做了客户,谁付费,谁就是客户,谁埋单,谁就是上帝。
前些年,这么做是可以的,智慧城市主要在给政府领导做驾驶舱,做大屏可视化,做大数据中心,让领导有炫酷,宏伟,现代感,通过政府验收,拿到收益,是企业的努力方向。
近些年,随着智慧城市系统从政府内部,向社会链接,链接越来越多的人民,链接越来越多的企业,系统的检验,将会不止有政府的验收,还有社会的考验,尤其是平战结合的战时管用,能用,好用。
2020年的武汉的防疫,暴露出了智慧城市系统的里子!
2021年的郑州市的智慧隧道系统,没有经得住洪水期间的社会的考验!
2021年的西安的一码通系统,没有经得住防疫期间的社会的考验!
用户不认可的系统,即使客户认可了,对于企业的后果也不会好!
郑州的智慧隧道企业被扒出来了,
西安的一码通实施企业被拔出来了,
尽管获得了这订单,但是未来呢?可想而知。
中国智慧城市论坛去过很多县域调研,发现很多县域的城市APP没什么人在用,政府领导说,我们投资了不少钱,可是实际却和预期有很大差距,我们也多次下发文件要求,下载、使用城市APP,但都收效不大。
中国智慧城市论坛认为,这样的APP,就是企业以政府为客户的模式,建设的,没有考虑到后续的运营,没有考虑到怎么让百姓积极使用城市APP,忽略了“用户的感受”,这样的城市APP,百姓不用,政府没意愿付费,企业没有运营能力,逐渐都会消亡。
某省大数据局为了提升“爱XXAPP”的下载量和粘性,用多个禁止、明确数字考核的文件,层层下发,要求下级政府要怎么怎么样,我们想请这位省大数据局局长去问问淘宝用户,去问问京东用户,有没有什么政府要求必须下载淘宝,必须下载京东,那么为什么京东、淘宝,抖音都有数亿粉丝呢? 领导真正去考虑过百姓的需求吗,真正利用“爱XXAPP”解决了百姓的问题吗?不要仅仅去要下载量,活跃人数,若有一个非常好用的APP,百姓自然会去下载使用,而不是靠文件,靠行政去推动本应该市场化的运营推广。
智慧城市不能再走“唯上路线”。要“百姓用得好,领导看得见”。
中国智慧城市论坛多年来,长期跟进厦门市的智慧城市建设,也大力推广厦门市的成果和案例。就是因为厦门市的智慧城市走的是“百姓用得好,领导看得见”的路线。和北京、上海、深圳等其他城市的高大上、大投资相比,厦门市的 “让钱花在刀刃上”的做法,更具有可复制、可推广、可落地性。
国内很多智慧城市的规划,都是所谓的规划专家走访下各个部门委办局调研,然后汇总下他们的部门需求建设的信息化系统的拼盘,而厦门是每年在根据民生、社会需求,开发相应的系统来满足相应的需求。
还记得全国第一个防电信诈系统是在厦门市实施的,全国第一个学生入学积分系统是在厦门市开展的,全国第一个政务数据无障碍共享是在厦门达成的。
看看i厦门,已经达到了700多万的用户,大大超过了厦门市的户籍人口,这说明什么呢,i厦门已经成为了厦门市民的离不开的工具,离不开的助手,i厦门也通过多年的运营,实现了自我的造血。再看看我们很多其他城市的APP,政府不仅建设需要投入,还要继续不断输血,保持运营,而市民使用意愿低,自我造血则是难上加难。
再回头说说防疫、或者突发事件应对,政府为什么表现不好,领导们要扪心自问,唯上思想,让你的眼睛,蒙蔽了下面的百姓的实际情况,你怎么知道制定精准的对策呢?西安市出现了一例孕妇无法入院导致流产,之后各社区开始统计孕妇情况,社区领导都是上级领导要求了,才知道去关怀孕妇,才看到孕妇的难处,唉。
我们的智慧城市系统,决不应该再为领导而定制,而是要为最基层的百姓而设计,我们2021年推出的i城市,就是以百姓、企业为核心,围绕教育、医疗、养老、金融、停车等多个和百姓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板块开展的投资运营服务,已经获得多个城市的合作青睐。
近期很多城市宣传获得世界智慧城市大奖,全国智慧城市领军城市称号等等,
曾经有一位大咖说过:不解决问题的智慧城市都是耍流氓!
我们想说:百姓不认同的智慧城市,都是耍流氓!
奖项实至名归,还需要社会的考验!
人达科技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提供商
上一篇: “大水大鱼”的 智慧城市合作模式...
下一篇: 智慧城市不统筹推进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