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菜单
13395017579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智慧行业   /   新闻详情

智慧城市不统筹推进的问题!

2022.04.13

不统筹推进智慧化,就是沿袭信息化老路。

走信息化老路,城市就难以获得智慧化的最佳回报。


微信截图_20220413152417.png


信息化老路:

没有智慧城市牵头部门,各个部门每年报预算给政府,获得批准后,各部门每年按照预算去实施。


信息化老路统筹:

智慧城市牵头部门汇总各部门信息化需求,组合成3-5年的智慧城市实施方案,报请政府批准。


统筹推进:

智慧城市牵头部门,因地制宜编制3-5年的技术、模式和资本的一揽子智慧城市实施方案,在政府批准后,统筹推进,一张蓝图绘到底。


问题:


一、政府不必要支出的现象。

一提到智慧城市项目,大多政府最苦恼的,就是没钱啊,缺钱啊,实际上呢,各部门重复建设,开展不必要的项目建设,政府的资金浪费很多,尤其是县域,迄今还没有智慧城市牵头部门的县域,很多建设项目,都大化小、多划散的形式,规避了“重大项目”、“政府大额投资”上会,过会的评审,像流沙一样,从指尖流失。在参与过县域的统筹设计,我们发现5000万元年度信息化预算的县域,至少有1000万元以上的建设内容,是可以公共、公用、共享的项目。对于一个县里,每年1000万元的节约,就相当于一个每年亿元的产业税收收入。不统筹集约就意味着在浪费纳税人的税收。


二、财政不能花在刀刃上,集中资金办大事。

雨露均沾,洒胡椒面的形式,让最需要资金来撬动、引导的智慧项目,得不到支撑,每个项目都是需要若干年的持续投入,才能有成效,会削弱政府对智慧项目的支持的积极性,若选择一、两个点,重资投入,一年多时间见效,政府则在下一年,可以再选择其他点,再进行大手笔打造,三到五年,智慧城市就逐渐成型。


三、吸引不了社会资本的支撑。

由于每个部门自行按照预算,逐年逐期实施项目,每个部门的项目体量都不会很大,尤其是县域,单体千万的项目,已经算是大项目,这样,很难吸引社会资本进入,使得政府财政成了智慧城市的主要支撑。


四、智慧城市可持续,难以保障。

智慧城市一旦严重依赖政府财政,则会有可持续的风险。近年来,我国发展转型,疫情影响,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六保给政府财政支出压力越来越大,数字化、智慧城市的资金会受到一定的挤压,智慧城市可持续风险加大。

尤其是县域,企业投资回收的难度,风险增加。


五、智慧城市统筹的根结。

智慧城市统筹的根结,不在于没有技术,没有资本的支撑,主要在于本地城市管理者的认知不够、团队执行能力不足,难以吸引资本、技术和人才:


1、迄今没有组建智慧城市牵头部门的城市,足以判断这样的城市管理者魄力不足,逃避易得罪人的统筹推进,担当较弱,数字化理解不到位,不重视智慧城市、不重视数字化,没有紧跟数字经济的大潮,而更是把精力投入到 其他更 短平快的 政绩项目,卖地,搞产业园之类的项目。


2、已经组建了大数据局或者智慧办的城市呢,很多城市管理者站位高、魄力足,可是执行层面的牵头部门,却缺乏统筹推进的战术,逐渐沦为了“信息化老路统筹”模式。



一位专家说过:智慧城市是智慧的城市管理者,率领一个智慧的团队,建设智慧的城市。



人达科技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提供商

QQ截图20220407113311.png


智慧行业   /   新闻详情

智慧城市不统筹推进的问题!

2022.04.13

不统筹推进智慧化,就是沿袭信息化老路。

走信息化老路,城市就难以获得智慧化的最佳回报。


微信截图_20220413152417.png


信息化老路:

没有智慧城市牵头部门,各个部门每年报预算给政府,获得批准后,各部门每年按照预算去实施。


信息化老路统筹:

智慧城市牵头部门汇总各部门信息化需求,组合成3-5年的智慧城市实施方案,报请政府批准。


统筹推进:

智慧城市牵头部门,因地制宜编制3-5年的技术、模式和资本的一揽子智慧城市实施方案,在政府批准后,统筹推进,一张蓝图绘到底。


问题:


一、政府不必要支出的现象。

一提到智慧城市项目,大多政府最苦恼的,就是没钱啊,缺钱啊,实际上呢,各部门重复建设,开展不必要的项目建设,政府的资金浪费很多,尤其是县域,迄今还没有智慧城市牵头部门的县域,很多建设项目,都大化小、多划散的形式,规避了“重大项目”、“政府大额投资”上会,过会的评审,像流沙一样,从指尖流失。在参与过县域的统筹设计,我们发现5000万元年度信息化预算的县域,至少有1000万元以上的建设内容,是可以公共、公用、共享的项目。对于一个县里,每年1000万元的节约,就相当于一个每年亿元的产业税收收入。不统筹集约就意味着在浪费纳税人的税收。


二、财政不能花在刀刃上,集中资金办大事。

雨露均沾,洒胡椒面的形式,让最需要资金来撬动、引导的智慧项目,得不到支撑,每个项目都是需要若干年的持续投入,才能有成效,会削弱政府对智慧项目的支持的积极性,若选择一、两个点,重资投入,一年多时间见效,政府则在下一年,可以再选择其他点,再进行大手笔打造,三到五年,智慧城市就逐渐成型。


三、吸引不了社会资本的支撑。

由于每个部门自行按照预算,逐年逐期实施项目,每个部门的项目体量都不会很大,尤其是县域,单体千万的项目,已经算是大项目,这样,很难吸引社会资本进入,使得政府财政成了智慧城市的主要支撑。


四、智慧城市可持续,难以保障。

智慧城市一旦严重依赖政府财政,则会有可持续的风险。近年来,我国发展转型,疫情影响,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六保给政府财政支出压力越来越大,数字化、智慧城市的资金会受到一定的挤压,智慧城市可持续风险加大。

尤其是县域,企业投资回收的难度,风险增加。


五、智慧城市统筹的根结。

智慧城市统筹的根结,不在于没有技术,没有资本的支撑,主要在于本地城市管理者的认知不够、团队执行能力不足,难以吸引资本、技术和人才:


1、迄今没有组建智慧城市牵头部门的城市,足以判断这样的城市管理者魄力不足,逃避易得罪人的统筹推进,担当较弱,数字化理解不到位,不重视智慧城市、不重视数字化,没有紧跟数字经济的大潮,而更是把精力投入到 其他更 短平快的 政绩项目,卖地,搞产业园之类的项目。


2、已经组建了大数据局或者智慧办的城市呢,很多城市管理者站位高、魄力足,可是执行层面的牵头部门,却缺乏统筹推进的战术,逐渐沦为了“信息化老路统筹”模式。



一位专家说过:智慧城市是智慧的城市管理者,率领一个智慧的团队,建设智慧的城市。



人达科技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提供商

QQ截图20220407113311.png